重心下移是对老年教育事业在发展方向、增量重点以及保障机制诸方面的结构调整和布局转移。在发展方向上,从主要抓市、区老年大学转移到两手抓,一手抓发展和提高,一手抓普及和扩容,重点转向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在增量重点上,从主要创建市、区示范校转移到在示范校和品牌特色创建的同时还要花大气力创建基层老年学校,重点转向实现资源配置的普惠和公平;在保障机制上,从主要投入到市、区示范校的建设提升转移到在建设示范校的同时,还要投入到基层老年学校的增量建设中去,重点转向投入到实现基层的资源整合与共享共建。
一、重心下移的主要现实意义
(一)重心下移是实现老年教育转型发展的需要
老年大学的建立发展起始于城市中心区域,学员主体起始于离退休干部,课程设置起始于政哲史和诗书画等。30年过去了,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老年人口的急速增长和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对老年教育的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发展模式,职责功能以及学员对象诸方面都提出了转型发展的要求。
1、重心下移是适应对象变化的有效措施
30年来,学员主体从离退休干部逐步扩大到全社会老年群体的现状决定了老年教育从理念到实践必须实行转型。快速增长的学员数量以及学员成份的多重性、学习愿望的多样性急需老年教育迅速扩大规模。显然,仅靠现有市、区两级老年大学是远远无法满足快速增长的需求的。因此,只有尽快推进老年教育的重心下移,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积极性,推动各院校,各企事业单位,各街乡镇,各社区(村)都来办老年学校,尽可能多的扩大覆盖面,才可以使有学习愿望、学习能力的老年人都能就近就便上学。
2、重心下移是促进观念转变的有效方法
实现老年教育转型发展,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主管老年教育的主管部门在认识和观念上的转变。实践证明,基层老年学校的创建和发展不仅方便了老年人就近学习,丰富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弘扬了先进文化,推动了基层文明建设,还促进了和谐稳定,为老年人发挥作用、服务社会提供了舞台。老年人群主体在社区(村),转型就是要把老年教育的增量重点放在社区(村),使老年学校的布局逐步向基层延伸,从而使大家对老年教育的认识和观念都统一到要转型发展,面向基层上来。
3、重心下移是解决保障机制的有效途径
市、区财政对于老年教育的投入只能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相适应,大幅超越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经济的发展和增长是有限的,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全方位的。因此,扩大老年教育规模的投入只能是目光向下,通过重心下移来推动各级各类基层老年学校的创建,其运行费用将由各地区各单位和社会其他组织自行筹措。这样一来就有效分担了市、区财政的压力,既满足了日益增长的老年人的学习愿望,又解决了经费的筹措渠道,进而为老年教育运行保障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重心下移是实现老年教育缩小供需差距的需要
当前,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老年人的日益增多以及老年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的多样性,与老年教育规模的扩大速度越来越不相适应。以武汉市为例,目前,市、区两级老年大学共有15所,学员7万多人,而老年人口2014年底已达156.6万人,仅以有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老年人占全部老年人20%的比例计算,应有老年学员31.32万人,这与市、区两级老年大学的容纳规模相差甚远。
1、重心下移是扩大办学规模的推动力
积极发展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基本举措,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但是,老龄化增速加快和未富先老的中国特色使得老年教育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入学难已经成为新常态。实践证明,市、区老年大学向内挖潜和向外扩张的容纳量已渐趋饱和,因此,扩大规模的重任就只能靠重心下移的举措来担当了。一方面,街乡镇和社区(村)可以自办或联办,另一方面,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福利院以及楼盘小区也可以独办或合办,基层老年学校的创建发展空间相当大。
2、重心下移是扩大覆盖面的加速器
老年大学的建立都是从中心城区、经济文化发达以及人口密集区域开始的,扩大规模的初始也往往是在这些区域进行的,这种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普遍存在。而重心下移的要求是基本涵盖所有地区,针对所有愿学能学的老年人。所以,在扩大规模的时候要特别重视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创建基层老年学校要从中心城区延伸到远城区,从经济文化发达、人口密集区域扩展到人口相对稀疏、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只要是有一定数量的愿学能学的老年人,就要尽可能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3、重心下移是促进资源共享的粘合剂
基层老年学校的创建也同样面临着场地设施和财力物力的投入。但是近年来,广大社区(村)都建立了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市民学校、社区教育学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群众文化站,基层老年协会等组织,有固定场所、现成设施和必要经费,各主管部门还将其列入了目标管理体系,有任务、有要求、有检查。老年教育重心下移可以与这些部门统筹谋划。这样既不增加投入,又能充分发挥现有场地设施的作用,达到共享资源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
(三)重心下移是实现老年教育普惠公平的需要
老年教育是以全体老年人为对象,以提高其生活和生命质量、促进积极老龄化为宗旨,构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项公益事业。当前,由于历史原因产生的入学身份的限制,以及老龄化急速增长而供给严重短缺,还有财政投入为少数学校过度倾斜所折射出的老年教育领域不公平不公正的现象亟待解决。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是世界各国的一项共识,实现老年教育的普惠、公平是党和政府关于公共服务要惠及全民,发展成果必须共享的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
1、重心下移能够有效推进普惠公平的实现
实践证明,完全依赖市、区财政支撑办学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老年学校的规模和覆盖面的扩大,最终造成了许多老年人无法入学。因为在争取党政领导的同时,还必须设身处地考虑,希望大幅超越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民生发展水平,尤其是把投入向少数倾斜的拉大差距的做法是有悖于普惠公平原则的。由于老年人的主体在基层,就近就便参与学习是他们的热切期盼,因此,用重心下移的办法来创建基层老年学校,扩大供给,采取分灶吃饭,整合资源的措施,这样才能尽快满足与日俱增的老有所学的需求,这才是推进老年教育普惠公平发展的根本策略。
2、重心下移能够有效缓解“一座难求”的现象
“一座难求”反映了供需不平衡和供给总量严重不足的现状,但有时“一座难求”却与“虚位以待”成了一对孪生兄弟。一方面,少数学校占据了位置优越、场所优雅、设施先进、财力雄厚、师资优秀等先机条件,而众多的基层学校却存在着地处偏远、场所简陋、设施陈旧、缺乏投入、师资匮乏之先天不足。所以应该看到,除了供给不足的因素外,还存在着资源分配不公,配置不合理的情况。重心下移的结果将会促使优质资源的配置向下倾斜和转移,促进基层老年学校在管理水平、设施更新、教学质量以及师资配置方面的综合提高,进而极大增加对老年学员的吸引力,这对“一座难求”现象的改善将会起到决定性作用。
3、重心下移能够有效克服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老年教育发展不平衡使得居住在有些区域的老年人不能就近就便入学,只好车船劳顿跨区域而行,这样既不方便老人,又增添了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领导认识差距导致的不平衡;二是有关部门工作力度差距导致的不平衡;三是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差异导致的不平衡。如果确立了老年教育重心下移的原则,必将促使各级领导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并责成有关部门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那么,发展不平衡的现象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有学习愿望的老年人也能就近入学了。
(四)重心下移是实现老年教育形式多样化的需要
30年来,老年人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得老有所学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政哲史诗书画发展到钢琴互联网,摄影旅游、保健科技知识等等,从填补空虚、增添乐趣发展到提高生存质量、生命质量。这些变化为老年教育发展提出了教学多层次、课程多领域、形式多样化的更高要求。重心下移将会促使各地区各单位百花齐放、因地制宜、发挥才智,努力把老年教育办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适应不同层次、不同文化、不同爱好的老年人需要的公益事业。
1、重心下移能够有效推动大家的办学积极性
老年教育重心下移的方向,一是向街乡镇和社区农村延伸,二是向高等院校、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延伸,三是向福利院、新建住宅区延伸。由于惠及了基层更多的老年人就近就便入学,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求学愿望,进而促进了当地的和谐稳定,这样就反过来推动了各地区各单位的办学积极性,从选择场所,、筹集资金、添置设备到聘请老师,常常是从过去的宣传号召,发文要求—“要他办”,变成了现在的争取领导,寻求指导—“他要办”。
2、重心下移能够有效发挥大家的创新思维
由于重心下移政策的落实,必将推动各基层老年学校创先争优的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有的为集聚资源而实行联村办学、联社区共办、跨单位联办;有的为提升品质而与老年协会(团队)互相依托;有的为提高质量而建立统一师资库网,集中选聘,按需下派;有的不等不靠,借力社会,充分利用辖区资源加以整合共享;有的利用科技优势,尝试互联网+老年教育,安装报名软件、联网远程教学、建立QQ交流群和微信交流网。
3、重心下移能够有效促进多种形式办学
首先,区域不同需要不同的教学方式。根据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老年人文化素质有差别、学习需求有差异的情况,办学形式要因地制宜,可以开展读书讲座、参观展演等各种模式,允许一地一特色、一校一形式,各区域不搞一刀切,籍以增强老年教育的吸引力。其次,根据基层老年学校不同发展阶段可以变换办学形式,比如初创阶段可以以看促学,利用电教设备开展远程教学;以乐促学,从开展文体活动寓教于乐到逐步走向课堂,巩固以后再逐步规范办学;灵活办学,比如农村开办季节班、短期班和专题讲座等。
二、重心下移的对策
要根据地域社会条件和老龄化状况的实际实行分类指导。但要遵循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应,与当地老龄化的程度相适应,与当地老年人学习需求相适应的原则。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关键在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1、要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社区(村)是老年人生活居住的主要场所,发展社区(村)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的首要任务。老年教育的基础在基层,老年教育的重点在基层,老年教育的难点也在基层。重心下移能够方便老年人就近入学,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促进基层和谐稳定,推动基层文明建设。要通过新闻媒介把这些观点广泛宣传,形成社会共识。需要强调的是,提高认识首先要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因为当前,各级部门的实施力度始于各级领导的重视,而各级领导的重视始于认识的提高。
2、要转变观念,不去纠结
重心下移是扩大供给,满足广大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当务之急,刻不容缓。现在很多问题还在研究和探讨之中,比如,老年教育的顶层设计;如何建立科学的老年教育体系、管理机制、长效机制;老年教育谁领导、谁主管、谁主办;老年教育的教育属性、文化属性、老龄属性究竟谁占主导;等等,诸如此类问题能否先不纠结,而是以时不我待的精神,先统一到扩大供给、扩大覆盖面的实干中来。或者是不等不靠,边干边探讨。
3、要齐抓共管,示范指导
实行重心下移还需要党政主导,相关部门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要建立健全各级老年教育领导机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要将相关责任分解到有关职能部门,使责任落到实处;要做到年初有规划布置,年终有检查落实。市、区老年大学在重心下移的过程中,要及时转变观念,实行新的功能定位,即由单一办学向兼顾对基层办学指导和服务的转变。要对区域老年教育发挥理论研究引领,教学业务指导,教学经验和办学示范作用,将老年大学集聚的教育资源向基层辐射。
(二)重点在整合资源,实现共享
1、充分利用现有场所和设施资源
社区(村)处于社会纵横交错的中心,拥有大量可供选择使用的社会力量,各类场所和设施相对充裕。多年来,党建、民政、文化、教育、老龄等系统投入财力物力用于街道社区(村)活动、服务场所建设,配套了相应设施,已具相当规模。如党员群众服务中心、社区教育学院、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利用这些场所和设施同时办起老年学校,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利用效率,应该成为创建基层老年学校的共同选择。这样做既解决了经费投入有限的困难,又避免了重复建设的弊端。同时,各街乡镇社区(村)可以与辖区单位联手办校,实现阵地综合利用,共建共享;与福利院联手办校,实现双赢,还可以几个相邻社区(村)联手,实现办学合力。
2、有效整合管理和师资资源
市、区老年大学经过30年的创建和发展,集聚了优质的教学资源,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从如何建校开办,包括选址建设、设施配备、课程设置、规章制度建立、师资选配与培训、教材选择以及如何巩固和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水平等,都有现成的经验学习借鉴。可以通过举办基层老年学校校长培训班、教师培训班,也可以通过召开教学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开办各科目公开示范课等形式给基层老年学校的创办和提高提供示范、指导。在建立师资人才库、选配各科目课程教材的时候,要一并考虑基层老年学校对师资和教材的需求。积极探索实行由区选聘教师建立统一的师资库,然后对基层学校按需下派的管理办法,解决基层选聘教师难的问题。
3、统筹谋划其他教育资源
一是促进普通高校和职业学院面向老年人开放,学历教育面向老年人招生,鼓励高校系统面向老年人提供各类课程资源;二是充分利用社区现有的教育机构,如社区教育学院、市民学校、职教中心等教育资源;三是积极整合文化体育科技机构,如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科技馆等文体科技资源;四是有效整合乡村文化活动中心、民俗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资源;五是推动共享养老服务机构,如老年活动中心、福利院等养老服务资源。这些场所有设施、有经费、有管理人员,与他们共享共建,联合开办各种形式的老年教育项目,能够实现双赢。
(三)难点在建立机制,抓好队伍
1、建立基层老年教育的长效机制
基层老年学校建立容易巩固难。通病是急于求成挂牌却疏于管理,或因需求不足而停顿,或因缺乏经费和老师而难以为继。因此,要在加强长效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坚持基层老年教育覆盖率的考核制度,对制定的建校规划、覆盖率和巩固率要建立责任制,定期检查、落实和整改;二是坚持基层老年教育的“四个纳入”制度,纳入领导议事日程、纳入目标管理体系、纳入发展规划、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坚持基层老年教育的争先创优制度,制定分类标准和考核办法,年初有布置,年中有检查,年底有考核验收,对优秀达标各档次分别给予表彰和奖励。
2、选拔培训好基层老年学校校长
校长是办好老年学校、推动基层老年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人物。老年学校的校长,既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又要有思路开阔,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既要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又要有老年人风范。除了把好选聘校长关以外,还要重视对老年学校校长的培训和提高。通过培训,使大家更加明确校长的职责和使命,坚定办好老年学校的信心,同时提高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
3、加强师资队伍的管理和提高
老年学校教师的素质和水平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老年人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关系到老年教育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因此,做好教师的选聘,关心教师的待遇,注重对教师的考察和评估是提升教学水平的重要一环。要在立足长远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上下功夫,通过选聘集聚一批热爱老年教育事业、责任意识强、业务水平高的教师。